文物世界
首页 > 文物世界

中国铁路上的英国钢枕

发布日期:2014-03-12 17:03:00

  杜  媛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英式钢枕,这件钢枕长250cm、宽30cm,高 11.5cm,呈黑褐色,枕面细实而光亮,铸有清晰铭文“Colvilles 1936-ob-chr brit.sh-1-steel”,完好保存至今。

  在大家的印象中,铁路的轨枕先是木质枕,由于他采集方便易于制作,原材料丰富,所以在铁路路基铺设中使用最多,最广泛 ,在铁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木枕逐步被混凝土轨枕取而代之。而钢枕由于使用时期较早,再加上不是普遍使用等原因,人们对它了解甚少。据记载,钢枕在一些国家是被广泛使用的,如西德联邦铁路使用的钢枕就占铁路轨枕总长度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消耗钢材、钢制品价格暴涨,钢材变的昂贵,铁路线路上使用钢枕就很少了,所以能在我国留存下来并保存完好的更是少之又少的。

1936年代英式铁枕

  为了让稀缺的钢枕呈现于观众眼前,2009年1月,中国铁道博物馆领导及工作人员辗转几何,到处寻找钢枕下落。几经周折,多方求援,经由武汉二七纪念馆引荐,在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帮助下,终于征集到这件“宝贝”,它神秘而闪亮的尊贵身影,出现在展台中,向人们诉说着它代表的那一段历史。据全程参与征集工作的前武汉二七纪念馆馆长介绍,这件英式钢枕在是武昌徐家棚车站被偶然发现的。而徐家棚车站正是历史上粤汉铁路北端第一座车站

粤汉铁路长沙至昭陵段通车

  说起粤汉铁路,要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1896年,时任铁路公司督办的盛宣怀被恭亲王召见,粤汉铁路的修筑计划得以批准实施,修筑工程由铁路总公司统领,湘、鄂、粤三省绅商自行承办。这条铁路北起武昌徐家棚,南至广州黄沙,跨越湘、鄂、粤三省,是沟通华中与华南的重要通道。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粤汉铁路其后的展筑历程却充满了曲折。1898年,清政府借口三省筹款迟缓,将粤汉铁路筑路权给了美国华美合兴公司,随后与驻美公使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1900年,美国合兴公司再次以粤汉铁路筑路费不够,需增加借款为由,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契约》,议定先建广州至三水铁路。粤汉铁路路权一步步丧失。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前粤汉铁路仅广州至韶关段部分线路和长沙至株洲间线路建成通车。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能看到粤汉铁路贯通。

  民国政府成立后,政治腐败,军阀纷争。粤汉铁路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缓慢推进。1916年,广州至韶关段224公里铁路通车,1917年,武昌至长沙间365公里的铁路铺通,之后,苦于资金困难,粤汉铁路修修停停,特别是韶关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一直进展缓慢,直至192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当即把修建粤汉铁路列为首要任务。1936年4月28日,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段在太平里接轨,粤汉铁路终于全线建成。不久,武昌至广州的直通列车开行,全程运行45小时30分,此时,距清政府批准修建粤汉铁路整整过去了40年。沿着这段历经岁月沧桑的铁路,我们仿佛走进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而这段钢枕无疑是外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实物见证。

  现在,这段曾经记载了无数沧桑历史的钢枕重现于观众眼前,很庆幸,在它消失之前,我们找到了这段沉寂在时光深处的曲折而充满印记的钢枕,仿佛一段神奇的时光隧道,沿着它,我们重新走进那段艰辛而荣耀的铁道岁月。

  此件英式钢枕自2010年10月23日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展出以来,观众反响强烈,科普意义突出,根据《中国铁道博物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经专家鉴定,定级为国家三级文物。